282:逆流而上

他坚信,人类对于纯真爱情和成长共鸣的情感是共通的。

泰元娱乐的宣传团队迅速行动起来:

校园渗透:雇佣了大量大学生兼职,在汉城、釜山、大邱等主要大学城及高中附近,大量张贴设计精美的海报。

海报突出了高媛媛清纯甜美的形象和黄小明阳光帅气的侧脸,文案着重强调“中国现象级青春电影”、“触动千万少女心的纯爱故事”。

网络造势:虽然在2000年,韩国互联网还不如后世发达,但初代的网络社区和论坛已经开始活跃。宣传团队在这些平台上发布了大量“软文”,以“意外发现一部超赞的中国电影”、“中国版的《情书》?”等标题吸引眼球,并附上从中国搬运过来的、经过剪辑的唯美片花。

媒体预热:花钱在一些娱乐报刊和有线电视的综艺节目里,投放了影片介绍和主创访谈(使用主创在中国接受采访的素材,配以韩文字幕)。

然而,初步的市场反馈却给郑泰元泼了一盆冷水。

预海报和宣传文案公布后,在韩国本土的网络论坛上,质疑和嘲讽的声音占据了主流:

“???(什么?中国电影?不是功夫片?)”

“?.(中国也能拍出这种青春电影?意外啊。)”

“,.(女主角挺漂亮的,像韩国艺人。)”

“..(只看广告还是别抱期待为好。中国电影果然还是…)”

“?(是宝岛电影吗?)”(混淆概念者亦不乏其人)

刻板印象的力量是巨大的。

许多韩国网民根本不相信中国能拍出画面精致、情感细腻的现代都市爱情片。

在他们想象中,中国的影视作品要么是飞来飞去的古装武侠,要么是反映农村苦难的写实题材。

这种普遍的轻视和怀疑,让《初恋这件小事》的初期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就在郑泰元感到棘手,宣传似乎陷入僵局之时,他想起了与王盛谈判时,作为添头打包买来的《勇气》韩语改编权。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形成。

他立刻联系了此时在韩国乐坛以其清澈、富有感染力和强大唱功著称的女歌手——朴正炫。

选择朴正炫,郑泰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她并非纯粹的偶像派,其音乐素养和 vocal实力在业内备受认可,拥有广泛的听众基础,从青少年到成年人都能欣赏她的歌声。

她声音中兼具少女的清澈与女性的坚韧,情感表达细腻而真挚,非常适合演绎《勇气》这种鼓励人为爱勇敢、同时又带着一丝青涩忐忑的歌曲。

邀请她演唱,既能借助其口碑提升歌曲和电影的格调,又能精准地传递出电影女主角“小水”的内心世界。

朴正炫在听了《勇气》的原曲小样和看了电影剧情简介及片段后,被歌曲中蕴含的纯粹情感和电影里女孩为爱努力成长的故事所打动,认为这是一次有趣且有意义的尝试,欣然接受了演唱邀请。

泰元娱乐迅速组织了韩国顶尖的词作人,对《勇气》的歌词进行了精心的韩语化改编,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更符合韩语的韵律和表达习惯。

录制和MV拍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MV导演特意捕捉了朴正炫在录音棚内沉浸演唱的画面,与她身后大屏幕上播放的电影片段——小水的暗恋、努力、失落与蜕变——交织在一起,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2000年2月28日,一个周一的晚上,在韩国影响力最大的音乐节目之一——MBC的《音乐营地》中段,插播了这条特别制作的音乐短片。

节目收视率正高,无数家庭,尤其是年轻女性,守在电视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