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看看实力

十一月的京城,干冷的北风沿着高楼间的缝隙呼啸而过,卷起地上零星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京信大厦内却是一片暖意,与窗外的萧瑟形成鲜明对比。

1999年11月26日上午。

王盛坐在盛影传媒总经理办公室的宽大座椅上,审阅着最新一期的内部简报。

《初恋这件小事》上映已21天,虽然完整的全国总票房统计只出到前18天,但数据已然足够亮眼。

在两周狂揽约4300万之后,第三周的前几天依旧保持着日均约200万的进账,累计已达5100万左右。

不过,增速确实如预期般,开始从高峰缓缓回落。

“照这个趋势,首轮一个月的放映期,最终落点在6000万到7000万之间,问题不大。”王盛放下简报,心中盘算。

这个成绩,几乎与暑期的《垫底辣妹》持平,再次证明了盛影传媒在商业类型片上的稳定输出能力。

然而,单片票房破亿,在这个年代依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猖獗的票房瞒报、无孔不入的盗版VCD,如同两只巨大的吸血虫,不断蚕食着本应属于制片方的收益,严重制约着市场的天花板。

除非是像《横空出世》那样,占据了献礼、主旋律、单位包场与民众自发观影结合等多重优势的“天选之子”,否则很难触及那个梦幻数字。

咚咚咚。

敲门声打断了王盛的思绪。

“进。”

李婷婷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一位身材微胖、穿着考究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子,正是韩国泰元娱乐的社长郑泰元。

他脸上带着谦和甚至略显谦卑的笑容,眼神却在进入办公室的瞬间,不易察觉地快速扫过整个空间,像是在评估着主人的实力与品味。

他身后还跟着一名提着礼盒的助理。

“王总,这位就是韩国泰元娱乐的郑泰元社长。”李婷婷介绍道。

王盛站起身,绕过办公桌,脸上挂起商业化的微笑,伸出手:“郑社长,欢迎欢迎,久仰了。”

“王总,幸会幸会!您真是年轻有为,名不虚传!”郑泰元双手握住王盛的手,用力摇了摇,中文带着明显的口音,但表达流畅,态度热情得近乎殷勤。

双方寒暄落座,李婷婷奉上茶水后悄然退下。

郑泰元没有立刻切入正题,而是先让助理将带来的礼物呈上。

一个长条形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一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朝鲜半岛风格的金属嵌银丝短剑,另一个精美的锦盒里则是品相极佳的高丽参。

“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还望王总笑纳。”

郑泰元笑眯眯地说:“这把短剑是李朝时期的古董,虽非王室之物,但也算精巧。这高丽参是正品,给王总补补身子。”

王盛目光扫过礼物,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如同明镜。

古董、名贵药材,这些礼物既显诚意,又不是很昂贵,是这类“投机客”常用的敲门砖。

眼前这位郑社长,岁数偏大,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圆滑与计算,身上有一种与董坪相似的气质——都是善于在规则缝隙中寻找机会,利用信息差和政策空子牟利的精明商人。

王盛几乎一眼就断定,此人来意绝非单纯的影片引进那么简单。

“郑社长太客气了,这礼物过于贵重了。”王盛客气了一句,并未推辞,示意助理将礼物收好。

他清楚,这只是谈判的前奏。

果然,郑泰元品了口茶,开始将话题引向正轨:“王总,贵公司出品的《初恋这件小事》,我在魔都时特意去影院观看了,拍得真是太好了!

情感真挚,画面清新,那种暗恋的情愫和成长的勇气,非常打动人心。

我认为,这样的优秀作品,完全有潜力在韩国市场获得成功。”

王盛微微颔首,不动声色:“郑社长过奖了。韩国影视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佳作频出,我们还需要多学习。”

“王总谦虚了。”郑泰元身体前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这次冒昧来访,正是希望能将《初恋这件小事》引入韩国。我们泰元娱乐愿意购买这部影片在韩国的相关版权。”

王盛心中了然,问道:“不知道郑社长想要哪种形式的合作?又打算出什么价码呢?”

郑泰元早有准备,立刻说道:“我们希望能够买断《初恋这件小事》在韩国境内的全部版权。包括影院发行权、电视播映权、录像带及未VCD/DVD发行权,以及相关的放映权。一次性买断,价格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