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剧本定调,名捕出世

“第二,人物塑造为先,凸显名捕魅力。”赵老师继续道:“无情(盛崖余)的智慧、冷静与身残志坚;铁手(铁游夏)的沉稳、厚重与仁义;追命(崔略商)的潇洒、不羁与追踪术;冷血(冷凌弃)的孤狼本性、剑术超群与情感转变。

这四人的个性必须鲜明立住,他们的兄弟情、师徒恩(与诸葛正我)、以及各自的情感纠葛(如无情与姬瑶花、冷血与楚离陌等),将是吸引观众持续追看的关键。我们为每个角色都撰写了详细的人物小传,确保行为逻辑一致。”

“第三,武打设计理念前置。”他强调:“我们不是写,是写剧本。在分场大纲和具体场景描述中,我们已经初步考虑了视觉呈现。

无情的暗器机关、铁手的刚猛掌法、追命的轻功腿法、冷血的狠辣剑术,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和动作设计展现其独特性和美感,我们在文本阶段就留下了发挥空间,并与未来的武术指导进行了初步沟通。”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前二十集的分集大纲和前十集的完整剧本初稿。”赵老师最后总结道:“整体风格定位为:古装武侠侦探悬疑剧。既有江湖的热血豪情,也有朝堂的波谲云诡,更有抽丝剥茧的破案过程。”

赵老师汇报完毕,会议室里安静了片刻,都在消化这些信息。

李囯立导演率先开口,他普通话带着明显的港味,但表达清晰:“赵老师团队的思路很清晰,人物先行,这点我非常同意。

港岛拍武侠剧,很多时候也是靠鲜明的人物留住观众。不过,”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我担心的是节奏。内地剧集通常篇幅较长,如果按照传统章回体的方式,一个案子拖好几集,恐怕会流失年轻观众。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借鉴一些美剧或日剧的节奏,比如一集解决一个小危机,两三集处理一个完整案件,同时埋下主线伏笔?确保每集都有钩子,让观众有追下去的动力。”

蔡怡浓也补充道:“李导说的节奏问题很重要。另外就是情感线的处理。原著中感情戏份相对含蓄,但电视剧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情感共鸣的需求很高。

我们是否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适当强化一些情感冲突和暧昧互动?比如冷血和楚离陌的相识相知过程,可以更细腻一些?当然,尺度要把握好,不能变成狗血言情剧。”

武侠组的一位年轻编剧忍不住插话:“李导,蔡制片,关于节奏,我们其实有考虑。我们设计的单元案件,基本控制在2-3集内解决,并且每个案件都与主线人物的成长或主线阴谋的推进有所关联。

比如第一个单元‘铜钱案’,看似是普通的江湖仇杀,实则牵扯出伪造官银的线索,背后隐约有蔡京的影子,同时也借此引出了追命的过往。”

另一位老编剧则对情感线持谨慎态度:“适当强化可以,但必须符合人物性格。无情因其经历,情感是内敛甚至封闭的,突然给他加很多感情戏,容易崩人设。冷血的感情更应该是从无到有、缓慢升温的过程,突兀的强化反而失真。”

讨论逐渐热烈起来,双方就剧本的节奏把控、情感戏份的浓淡、某些关键情节(如“逆水寒”中顾惜朝与戚少商的恩怨如何融入)的处理方式等细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偶尔也会有观点的碰撞。

王盛大部分时间在倾听,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