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大势所趋

吴孟晨清了清嗓子,脸上挤出一丝为难的笑容,他先是看了一眼韩三坪,然后才对副部长说道:“部长,北影厂和《30天》取得的成绩,我们表示祝贺。分账制嘛,作为电影市场化改革的一种探索,我们也不是完全排斥。”

他话锋随即一转:“但是,韩厂长提出的条件,特别是要求影片上映一个月后,就必须在一个月内结算清分账票房,这个……实在是有难度,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啊。”

他摊了摊手,做出无奈状:“咱们国家幅员辽阔,各省市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影院设施、结算流程都不一样,有的地方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慢,账目核对需要时间。

像他们在九地那样,靠着特殊关系和高压手段维持的快速结算,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复制。依我看,比较现实的是,影片全面下映之后,再过半年,逐步结清分账款项,这样比较稳妥,也给了各地缓冲的时间。”

“吴总说得对!”

“半年都算快的了,有些偏远地区,一年能结清就不错!”

“一个月?根本不可能完成嘛!”

吴孟晨的话立刻引来了身后一众省级公司老总的附和,七嘴八舌,纷纷表示一个月内结清是“强人所难”、“不切实际”。

会议室里顿时嘈杂起来。

副部长微微蹙眉,抬手虚按了一下,待声音稍息,才看向韩三坪:“三坪同志,你看?朱总他们反映的,也是客观存在的困难。”

韩三坪面色不变,心中却冷笑,他知道这是对方在利用行政体系的惯性拖延,试图维持旧有的利益分配节奏。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王盛,王盛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部长,”韩三坪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我们理解各地存在差异,也愿意给予一定的弹性空间。

但是,资金回笼的速度直接关系到电影厂的生死存亡!我们投入巨资拍摄电影,不是为了让资金沉淀在漫长的结算周期里的。三个月!”

他伸出三根手指,斩钉截铁地说道:“这是我们能接受的底线!影片上映后,每个月的分账票房,必须在该月结束后的三个月内结清!这是保证电影生产良性循环的最低要求。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我们宁愿暂时不扩大上映范围,也不能让宝贵的资金被无限期占用,影响后续一系列项目的推进。

北影厂上下近万职工,联盟内几十家电影厂数万同仁,都指着这些资金吃饭、搞创作!”

一招鲜吃遍天。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

北影厂联盟如今财大气粗,确实有底气说这个话。

《30天》的成功更是让他们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

副部长沉吟着,目光在双方代表脸上逡巡。

就在这时,出乎一些人意料的是,坐在吴孟晨旁边的朱泳德,忽然开口了,他并没有继续在结算周期上强硬反对,反而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个方向。

朱泳德叹了口气,仿佛做出了巨大让步般说道:“韩厂长的难处,我们也能理解。电影生产确实需要资金快速回笼。

如果……如果部里觉得三个月内结清是可行的方向,我们魔都方面,可以带头尝试,尽力去推动,做好表率。”

他这话一出,不仅韩三坪和王盛微微一愣,连他身边的一些省级公司老总也露出了错愕的神情。

朱总这是……要松口?

吴孟晨接住话头道:“不过,既然要推行分账制,那么这个分账的比例,就必须明确下来,形成一个相对固定、大家都能接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