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历史的窗口期

“只会多,不会少。”

王盛肯定道:“所以,我之前建议囤积电影、电视剧VCD版权,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联盟各电影厂,利用他们在各地的关系和渠道,帮忙分销我们出版的VCD碟片。这将是继电视台发行之后,第二条重要的变现渠道。”

韩三坪点点头:“这事我已经让北影厂音像公司的负责人去推进了,已经囤积了一批电影光盘,港片啊、还有一些国产影视作品,正好可以试探一下市场反响。”

王盛提醒道:“先在省城或者重要城市推广,看看那些卖VCD机的厂家,把VCD铺货铺到哪里了。”

“好。”

王盛接着道:“不过,韩叔,我今天想重点说的,还是内容生产本身。

长剧,像二三十集的连续剧,投入周期长,资金占用量较大,风险相对高。对于我们现在需要快速回笼资金、锻炼队伍、抢占市场的阶段来说,不是最优选。”

“你的意思是?”韩三坪的身体坐直了几分。

“继续在‘电视电影’这个领域持续发力。”

王盛斩钉截铁地说:“制作周期短,通常一个月就能完成;成本可控,几十万就能拍一部质量不错的;灵活性高,题材可以多样。最关键的是,能够薄利多销!”

“薄利多销……”韩三坪重复着这个词,若有所思。

“对!”

王盛进一步阐述他的方案:“第一,我们可以主动出击,让各电影厂和他们属地的电视台商量,能不能在综合频道,或者旗下的影视、文艺等子频道,设立一个固定的栏目,比如叫《周末影院》,或者《佳片有约》之类的。

我们承诺,每周向这个栏目提供两到三部新制作的电视电影。

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最少就是8部,一年就是近百部的稳定需求!

对于电视台来说,购买单部电视电影的成本远低于购买长剧,却能稳定填充优质时段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有了稳定的播出平台和收益预期,就可以放开手脚规模化生产。”

还有一点王盛没法说,今年八月份,900多家无线电视台就会被‘减量提质’,缩减到300多家。

王盛去年其实就想走这个路子,但奈何,人微言轻,没有做出成绩,就无法让韩三坪信服,愿意担风险,搞发行联盟。

历史的窗口期所剩不多,必须快上大干一波。

韩三坪听得连连点头:“这个主意好!化整为零,细水长流!比一次性卖一部剧更稳妥,更能形成持续影响力!”

“第二,”

王盛继续道:“基于第一点,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快上大干’电视电影了。

即使某些片子一时无法通过电视台采购获得收益,我们还有VCD市场托底。

只要片子质量过硬,故事能够吸引人,总能在VCD市场收回成本甚至盈利。这就给了我们更大的试错空间和创作自由。”

“两条腿走路,电视台发行和VCD销售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韩三坪脸上焕发出振奋的光彩:“盛子,就按你说的办!就这么干!我这就安排下去,尽快和各家电视台洽谈栏目合作事宜。同时,制片中心要立刻启动电视电影的批量生产计划!”

……

当天下午,北影厂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得到通知的厂内编剧、与北影厂关系密切的外围编剧,以及厂里能调动的导演们,济济一堂。

空气中弥漫着好奇、期待以及一丝躁动。

大家都听说了《家和万事兴》的成功,知道有大事要宣布。

王盛和韩三坪一起走进会议室,原本嘈杂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