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坪知道这是关键时刻,他深吸一口气,将早已深思熟虑的想法和盘托出,语气诚恳而略带悲壮:“田部长,各位领导。我韩三坪搞这个联盟,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为了两个字——‘生存’!
不是为了我北影厂一家的生存,是为了全国几十家电影厂、十数万名电影厂职工和他们家属的生存!”
“电影市场不景气,厂里没钱,设备老化,人才流失!再这么下去,用不了几年,很多厂子就得关门!那些珍贵的设备会变成废铁,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师傅会被迫改行!中国电影工业的根基就真的动摇了!”
韩三坪引用了王盛的立论:“我们拍电视剧,不是不务正业!是利用我们电影厂现有的、最专业的资源,去生产市场上需要的内容!这叫‘以空间换时间’!
用电视剧赚来的钱,养活队伍,更新设备,锻炼人才,等待电影市场复苏的那一天!如果我们这些老电影厂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何未来?谈何弘扬主旋律?谈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他提到“北影厂拥有部里授予的电视剧制作资质”,强调行动在政策框架允许的范围之内,是合法利用自身条件解决困难。
关于抢占电视剧制作单位空间的问题,韩三坪辩解道:“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电影厂做电视剧,有质量优势,这是市场选择。
而且,我们联盟也欢迎有实力的制作单位合作,并非闭门造车。关键是做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副部长静静地听着,手指在笔记本上轻轻点着,看不出喜怒。
待韩三坪说完,他又环视了一下在场其他人:“大家对三坪同志的说法,还有什么意见?”
后续的争辩虽然仍有反复,但基调已经确定。
联盟的存在和必要性,在韩三坪的力陈下,似乎得到了部分理解。
但对其可能带来的垄断风险和脱离监管的担忧,依然是部里领导考虑的重点。
最终,经过一番讨论,副部长做了总结陈词,一锤定音:
“电影厂面临的困难,部里是清楚的。三坪同志和各家电影厂积极探索出路,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组织化行动,必须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原则同意你们以《家和万事兴》这个项目进行试点探索。但这个‘联盟’,不能是无序的、自发性的联合。必须在部的领导下进行。”
“框架怎么定?”
韩三坪立刻追问,这是关键。
副部长沉吟片刻,给出了部里的初步监管意见:
“第一,成立一个临性的‘电影厂电视剧生产协作指导小组’,由部电影局牵头,电视司、总编室参与,韩三坪同志任副组长。
联盟的重大事项,特别是发行策略、价格协调等,必须报指导小组备案,必要时需经批准。”
“第二,联盟的发行行为,要严格遵守市场价格规律,不得利用联合优势进行低价倾销或高价垄断,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第三,加强与现有电视节、电视周等平台的合作,鼓励联盟作品通过这些正规渠道进行宣传和交易,不能完全另起炉灶。”
“第四,至于王盛同志和他的盛影传媒。”副部长特意看了一眼韩三坪:“可以继续参与合作,但合作必须规范透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利益输送。具体合作方案,北影厂要报部电影局备案。”
这个框架,相当于给野马套上了缰绳。
联盟被官方“收编”了,虽然失去了部分自主性,但获得了“试点”的合法身份,避免了被直接叫停的命运。
韩三坪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虽然过程曲折,但目的基本达到。
他立刻表态:“坚决服从部里的决定!我们一定在指导小组的领导下,规范运作,做好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