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山海路 第五章:清水出芙蓉

他来自山海 桑林之舞

吴修道:“如今,我有些任务在身。如果老人家看的上我,等我完成了任务就回来提亲,只是我去做的事情很危险,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不过我那位韩兄弟倒是没事,此次离开军队,要回家乡重拾家业。不过,不过就是他丢了一条手臂,不知道老人家怎么考虑。”

黄母思量道:“你要是回不来了那就算了,我们黄家就这一个独苗,我可不想她将来守寡。至于那个韩东来,只要不嫌弃我家丫头,以后能对丫头好,断了一条手臂也并无大碍。”

吴修点点头,“这件事情还是得问问丫头的意思,要不然等眼下的事情忙完了,我们再从长计议?”

黄母点点头:“也好,也好。”

那少女转过身轻声道:“奶奶,别总是丫头丫头的叫,我叫黄冬梅,我都十九了!”

冬梅。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是精神,愈秀气。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微微而笑。

冬梅和韩东来就站在院子中聊些她爹爹在军中的事情,屋内的谈话他们听的是一清二楚。月色之下,一个断了手臂的高瘦青年,有些阴柔,腰悬长剑,一个瞎了眼睛的农家少女,如出水芙蓉,不染铅华,清丽无方。

看着倒是挺相配的。

黄母突然问起一事,她问道:“攻没攻下大宋国?”

吴修诧异回道:“如今已经攻下了一半,大魏的军队已经快到了大宋的都城,拿下宋国指日可待。”

黄母点点头,不再说话,只是眼睛在那一刻异常的明亮。

夜晚两人就睡在黄二的房间,两人小声合计着明天的安排。第一,去镇上找官府,必须要让官府把事情说清楚,要不然就打,或者杀。第二,请做法事的先生,购买法事需要的东西。第三,请黄家村的几个人帮忙买菜卖肉,一整个村的几天吃食不能马虎。

就这样,一夜无话。

第二天蒙蒙亮,两人起床。没想到冬梅比他们起的还早一些,依旧是面,不过早上他们碗里多了一个黄橙橙的鸡蛋。面很好吃,韩东来多要了一碗。吃完早饭,两人便出发去往镇上。

魏国和宋国不一样,在宋国没有镇官这一说,只有县官,称作县令。在大魏只有三级划分,则是城,郡,和镇。不过听曹家瑞那夜所说的,在不久的将来,大魏肯定会用大宋的区域编制,一个是善于管理,一个是善于官员的安排。在大魏,一镇之父母官,就相当于大宋的县令,不过在大魏,就叫做镇吏,同样是属于七品。

两人到了镇上,衙门大门紧闭,显然这是不符合大魏律法的。不过天高皇帝远,这些小事也没人闲着无聊上报更高级别的官府,于是两人就开始等,一直快到太阳顶着头顶了,才有人开门,看到两人开门人就懒洋洋的问道:“是来诉说冤情的?还是来办事的?”

吴修和韩东来对视一眼,这些事情韩东来比较擅长,就回道:“都有。”

吴修不想跟他废话,就掏出了军薄,那人接过之后立马就领着两人进了门,他恭敬道:“两位将军在正堂稍后,我这就去通知老爷。”

不多时,走出一个身材臃肿的中年人,那人无疑就是镇吏了,他问道:“两位可是来下发征兵通知的?”

韩东来摇摇头,根本就懒得多说什么,于是开门见山道:“黄家村的黄二知道吗?”

镇吏摇摇头,将那个管家模样的男人叫了过来,“文书,将本镇的户籍薄拿过来,找找那个黄家村的黄二。”

那文书翻了好一会,读道:“千方镇黄家村黄二,大魏宣威一年被征召入伍。”

镇吏坐直了身子,问道:“二位是找他?”

韩东来阴笑道:“不是找他,是找你!我问你,黄二的军饷为什么不按时送到他们家里去?为什么每月只有一袋面和一包粗盐?为什么这些年连面和盐都不送了?他的军饷是不是被你贪了?老实交代这些年贪了多少?!”

镇吏被韩东来这几问问的头皮发麻,冷汗直冒,不过仍是正色道:“你们只是一个伍长,一个普遍士兵,凭什么来质问我。”

吴修淡淡道:“那你看没看过,我们军薄上写着黑甲营三个大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魏黑甲营的士兵按照军职是致果副尉,伍长则是致果校尉吧,致果校尉是正七品,你我同阶。”

韩东来正要拔剑,“老大,跟这样贪官费什么话,一剑刺了他,那些军饷我也不要了,算是为民除害了!”

吴修摆了摆手,意思是让韩东来别轻举妄动,他又道:“怎么?不说话?”

那臃肿的镇吏擦了擦汗,低头问道:“这黄二也是黑甲营的兵?”

韩东来冷到一声,“巧了,是的。”

镇吏立马就站了起来,走下了大堂,突然就跪了下来,“将军饶命啊,我说,我说,我都说!”

镇吏如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说出了事情的缘故。果真如此,黄二的军饷确实是他贪了,但是由于层层剥削,黄二的军饷到他手上的,一个月也只有八九两银子,但也算是巨款了,够一个中等家庭吃一个月的白面馒头的了。

这种官该死。

可是现在还不能杀,韩东来道:“千方镇所有参军的家庭,你要每家每户的赔罪,然后把你这些年贪的钱分毫不差的还回去。没钱,借也要借到。给你七日期限,到时候我们再来。”

那镇吏连连点头,恭送吴修和韩东来离开。

走出衙门大门之际,韩东来回头道:“别把我们说的话当耳旁风,到时候我会去问的。”他向前走几步又回头道,“还有,这些年你做的坏事,只要我们听说了,就会回来找你。”跨过门槛之后,韩东来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于是再次转身道:“对了,忘了告诉你了,我们很闲,时间也很多,有的是时间陪你玩儿。”

这时候吴修又想到了什么,回头说道:“我们之间的事还没有解决,等你办完了事,我会好好跟你算账。”

那镇吏被二人说的一愣一愣的,冷汗一茬一茬的往下冒。

送走了菩萨,镇吏这才渐渐的平复心情,身边的文书凑了过来,问道:“老爷,咋办?”

镇吏背手来回踱步,眼色阴沉,良久之后,他转过身去,皱着眉头,思量了片刻,道:“请,黄仙师。”

那文书咧嘴一笑,“得嘞!”

二人出了衙门,便打听到了做法事的先生,只要有钱便好办事,明日一早,先生就会带着吹打的乐班前往黄家村,做法事的东西到时候也一并带过去。午时已过,两人随便找了馆子吃饭,吃完了饭就要在镇门外等黄家村来帮忙买菜的几人。

黄家村一共来了三人,和一个骡子,两个中年汉子和一个约莫有七八岁的黄口小孩,那孩子看到吴修和韩东来便一口一声的喊叔叔,显然是大人在路上教过的,不过这些乡下人淳朴善良,不像是那些故意阿谀奉承的言语,即使是的,也无可厚非。吴修掏出一颗碎银子给那孩子,让孩子自己去买点零嘴吃,其中一个中年汉子死活都不让孩子接,于是你来我往,孩子便有些不高兴了,韩东来眼看是没有办法,就去买了一个糖葫芦,这才让那个孩子破涕为笑,总算是化解了尴尬。

买的菜很多,骡子身上都挂满了,两个中年汉子身后的箩筐也都装的满满当当。这些菜足足花去了二十多两银子,看着吴修和韩东来这样的大手大脚,两个中年汉子都有些汗颜。

买完了菜,韩东来让三人先走,说是能赶上他们,他拉着吴修去了一家裁缝店,说是给老夫人和冬梅添几件衣服,吴修就打趣道是不是看上了冬梅,韩东来死活不愿意说。在回去的路上韩东来就问吴修,“老大,你说如果冬梅真的愿意嫁给我,我该怎么办?”

吴修思量着却摇摇头,“不知道,那是你的事。”

韩东来在马背之上摇头晃脑,“不知道冬梅愿不愿意离开家乡,要是能跟我回去寒山郡那是最好了,带上她的话就要带上老夫人,这也可以。但是如果她不愿意离开家乡,那可怎么办,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重振我们韩家?”

吴修翻了个白眼,“你现在就想到这一步了,还不知道冬梅她看没看上你呢!”

韩东来却道:“那是肯定的,再说,她也看不着啊。”

吴修突然想起一事,就说道:“你知道老四临终时怎么说你的吗?”

“怎么说?”

“他先说了我,说我内敛沉稳是个女婿的好人选,说老三憨厚老实也是个好人选,说平儿与冬梅年龄相仿,也不错。说你呢,就说起了那次喝花酒的事情,说要是真如平儿说的那样,跟了你,他黄家可真成了绝户头了。”

“卧槽,这老四怎么也跟着乱起哄!我那次是喝了酒没有控制住自己。”

“什么,控什么?”

“老大,你不会也信他们胡说八道吧?”

“那你实话告诉我,有没有这回事?”

“……有,不过那真是没有控制住自己啊!”

“那不就得了。”

吴修叹了口气,“老二,讲真的,如果娶了冬梅,希望你不要再逛青楼了,一定要好好待她。”

韩东来认真的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

两人聊着聊着,就追上了帮忙买菜的黄家村邻居。于是韩东来一夹马腹,冲将出去,喊道:“喂,那小孩,等会,叔叔给你带了糖葫芦……”

回到黄家村,已是傍晚,今晚由韩东来亲自下厨,四菜一汤,还有酒,老夫人也喝了几杯,冬梅也想喝可是老夫人不让。

一家人在一起,真好。